除油剂在工业上有哪些应用
随着纺纱、织布工业化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对纺织油剂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时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纺织油剂是由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的,因而,对纺织油剂进行综合分析,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对油剂性质、性能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为解决相关生产问题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并预控问题发生。
除油剂是以水为基质的有机与无机化学品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是利用“乳化”“皂化”原理而研制的新型工业除油剂。在金属加工、食品、纺织、交通、船舶、建筑、电器、医药、化工等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虽然清洗的表面基质不尽相同,但清洗目的是一致的,都是恢复基质表面的洁净度及保持基质表面的完整性。
除油剂的组成
除油剂的组成根据油脂的种类和性质,除油剂包含两种主体成分,碱类助洗剂和表面活性剂。
1、碱类助洗
碱类助洗剂常用的为氢氧化钠、纯碱、硅酸钠和三聚磷酸钠。氢氧化钠和纯碱作为碱剂,价格便宜,废水较难处理,有时因为碱性偏强导致清洗物体受到损伤,另一方面氢氧化钠和纯碱没有乳化作用对于矿物油清洗没有任何效果;
硅酸钠与三聚磷酸钠既能提供碱性,又能提供一定的乳化力,广泛的用于各种除油清洗剂中特别是对碱敏感的除油工艺。使用硅酸钠的缺陷是除油后若不用热水先洗一道,直接冷水洗很难将残留的硅酸钠完全洗净,残留的硅酸钠会与下一道工序的酸反应生成附着牢固的硅胶,从而影响后工序的清洁度和清洗难 三聚磷酸钠则主要存在磷污染破坏环境的担忧。
2、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除油剂的核心成分,早期的除油剂是以乳化剂的乳化作用为主,如脂肪醇聚氧乙烯 AEO)系列、烷基酚聚氧乙烯 TX、NP)系列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XP、NP)系列因对环境不友好在染整行业而被禁用。过多的使用乳化剂会将脱落的油脂乳化增溶于工作液中,导致工作液除油能力逐渐下降,需要频繁更换工作液。
但是随着表面活性剂成本的上升,越来越要求降低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提高除油的速率,这就要求除油剂具有很好的分散和抗二次沉积性能,将脱落的油脂从织物或金属表面剥离,在溶液中不乳化、不皂化,只是漂浮在溶液表面,保持槽液的清澈与持续的除油能力。
另一方面,适合除油的表面活性剂一般为非离子类型的产品,非离子产品普遍价位较高,为了降低除油剂成本,阴离子的产品也会出现在除油剂的配方中,特别是同时具有非离子性质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 FMES),具有优异的“分散卷离”特点,有助于油脂的非乳化式剥离去除。
除油剂效果的评价
除油剂产生泡沫的多少通常可用于衡量其除油能力的高低,染整生产过程中,泡沫多会导致布匹在运行中发生堵布现象,产生染色色污和油污,需要对泡沫多少综合平衡考虑。现代工业与民用洗涤中低泡清洗剂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清洗剂达到低泡沫的要求 种方法:一是在清洗剂中添加消泡 二是采用低泡表面活性剂,如聚醚型表面活性剂。然而,含有消泡剂的清洗剂,其消泡能力往往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加入消泡剂后不良副作用很大易产生料点。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皂基、烷基苯磺酸盐和平平加按适当比例进行复配可制得低泡、破泡快、洗涤效果好的除油剂。电镀工业中,基体金属在电镀前应进行表面除油,所使用的除油剂若产生过多的泡沫,会影响生产过程的进行。
除油剂在不同织物上的对应应用
油剂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在染整生产上,需要针对不同织物上的不同油剂加以去除,以免因油污或油污反沾造成染花和黄斑现象。